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礼仪,在重要场合中位置、次序一定不能搞错。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尤为严格,左和右是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,可究竟左为尊还是右为尊,时代不同、场合不同,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了。
其实,在几千年的文化中也有朝代认为“以右为尊”,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就是“以左为尊”,实际上于“男左女右”,“男尊女卑”的说法脱不了干系。
遵循现在的国际惯例,大部分社交和商务谈判都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。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面经常可以看到:我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会见外国友人时,都会与外国友人并排而坐,并且坐在外宾的左侧,也就是请外宾坐在自己的右侧。这是因为关于座次有着通行的国际惯例,即“以右为尊”。在并排站立、行走或就座的时候,右高左低,这一条规则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。所以,在上述情况下,主人应主动居左,而让客人居右;男士主动居左,请女士居右;晚辈居左,请长辈居右;职位较低者居左,职位较高者居右。在非并排排列的情况下,“以右为尊”的原则仍然有效。
扩展资料:
礼仪(lǐ yí):礼节和仪式。如礼仪周到、外交礼仪。出自《诗·小雅·楚茨》:“献醻交错,礼仪卒度。”
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,为了相互尊重,在仪容、仪表、仪态、仪式、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,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。礼仪是对礼节、礼貌、仪态和仪式的统称。
以左为尊还是右
古代中国,是“左”尊还是“右”尊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,存在着不同的规定。
1、周、秦、汉时,我国以“右”为尊,故皇亲贵族称为“右”戚,世家大族称“右族”或“右姓”。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,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,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。
2、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,十分严格。官高为尊居上位,官低为卑处下位。古人尚右,以右为尊,“左迁”即表示贬官。
3、从东汉至隋唐、两宋,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。这时期,左仆射高于右仆射,左丞相高于右丞相。蒙古族建立元朝后,一改旧制,规定以右为尊,当时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。
左右哪个为尊
年代不同,左右尊卑也不同。
1、文官尊左,武将尊右:夏、商、周、晋、春秋战国、南北朝、五代十国。
2、尊左:秦、唐、宋、明。
3、尊右:汉、元、清、三国时期。
4、一般说来,喜庆活动左为贵,凶伤吊唁右为尊。
5、在国际上是以右为尊。